为爱而歌——邓小岚,追记把山里娃送上冬奥会舞台
新华社石家庄4月5日电 题目:为爱而歌——邓小岚,追记把山里娃送上冬奥会舞台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吴晶、高博
胭脂河水长,从那天起,问去哪里,宁静的村庄……在太行山深处,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流着泪唱着《马兰童谣》,用歌声向亲爱的邓奶奶告别。
3月19日下午,在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准备音乐节的邓晓岚突然脑血栓形成,经当地紧急治疗后连夜送往北京。两天后,他死于治疗,享年79岁。
清明节期间,阜平县组织了马兰路邓小兰老师在线纪念活动,用歌曲、朗诵等形式表达了对邓小兰的感激之情。
孩子们清晰而简单的声音,就像不久前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用希腊语唱的奥林匹克颂一样。然而,当时总是微笑的邓奶奶还在……
邓奶奶来自北京,成为山村学校的音乐老师
2022年2月,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4名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的孩子走到国家体育场中央,演唱希腊版的《奥林匹克颂》。
这群孩子来自阜平县南庄镇,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5岁。四个月前,他们中的许多人刚刚知道简谱。
就像天籁之歌,唱出了全世界孩子一起走向未来的梦想。观众中的邓小岚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马兰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啦!此时此刻,邓小岚最想和父亲分享这个消息。
马兰村位于太行山腹地,是他们家的第二故乡。
抗日战争期间,邓小兰的父亲邓拓担任《晋察冀日报》总裁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总分会总裁,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在日军的一次大扫荡中,马兰村的村民们为了掩护报纸被杀,没有人泄密。
母亲丁一岚在突破后生下邓小岚,不得不把她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个村民的家里,整整三年。
炮火下的童年,有动荡的不安,也有朴素的恩情。多年后,邓小岚不断地寻找这片土地,她默默地去做马兰村需要的事。
改造学校,改造厕所,扶贫助学……2003年清明节,邓小岚回到马兰村为烈士扫墓,意外发现很少有孩子会唱歌。
孩子们害羞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没有音乐的生活太苍白了,应该用音乐来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
所以,潺潺的胭脂河,有琴声;高高的铁贯山,有歌声;来自北京的邓奶奶成了山村小学的音乐老师。
当时,马兰小学只有四间漏气的教室。邓小兰拿出养老金,动员弟弟妹妹捐款,改装了七间校舍。
后来,她从亲戚、朋友和同事那里筹集乐器。她有几份工作,教钢琴、小提琴和手风琴……
18她用音乐改变了一个村庄
从北京坐火车到河北定州一个半小时,换乘长途汽车到阜平县三个小时,然后换乘公共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一个小时,到达马兰村村口简陋的候车厅。
这是邓小岚在高速公路开通前往返马兰村的必经之路。
四季轮换,风雨无阻。从2004年开始,她每年往返北京和马兰村20次,每次约600公里,18年约20万公里,可绕地球5圈。
由于中学和大学的乐器学习经验,邓小兰曾经说过,她的生活是被音乐滋养的。大学毕业后,她在工厂工作了25年,带领女工学习乐器。
轮到教山里的孩子了,她把音符写在黑板上,一个个认出来,手拉手教。
“教这个得有连续性,今天教了明天就走,那学生可学不会呀。”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学习,邓小岚在马兰村呆的时间越来越长,把妻子一个人留在北京的家里。
2006年,马兰小乐队宣布成立,邓小兰带领孩子们到北京、上海等地表演;2013年,70岁的邓小兰举办了马兰儿童音乐节;2015年,邓小兰亲自设计并筹集资金,将小学旁边的荒坡建成三层梦幻城堡。
孩子们渴望童话故事。城里的孩子有少年宫、迪士尼乐园、公主城堡和马兰的孩子。
山里的孩子们最渴望什么?这是山外的一个美好世界。在过去的18年里,山里娃娃的梦想变成了邓小兰的坚持。她培养了200多名学生,其中许多人上了高中和大学。10多人在大学学习艺术,或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
一批孩子因为音乐改变命运,一个小村庄因为文化渗透而振兴。
2019年,拥有700多户2000多人口的马兰村实现了全村脱贫,音乐成为这个小村庄的名片。
在村南口,邓小兰筹集了一个新的音乐谷。圆形的灰色舞台被青山和清澈的水环绕,从远处看,它就像一轮挂在天空中的明月。邓小兰被命名为月亮舞台。
月亮舞台于2021年10月竣工,邓小岚站在舞台中央,笑着说:太美了!”
马兰儿童音乐节举办了四次,表演场地也改变了四次,每次表演都没有像样的舞台。邓小兰多年来一直希望在自然环境中为孩子们举办自己的音乐会。
“‘月亮舞台’干净纯净,符合邓小姐和马兰孩子的气质。谈到与邓小兰讨论手稿的过程,设计师刘阳非常激动地说:邓小姐期待着村民们也能在舞台上表演。舞台与景观和谐统一,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村民增加收入。
马兰村党支部书记孙志胜说:邓先生把所有的关心和关心都留给了马兰。她永远是我们最亲密的亲戚!”
她成了一颗星,永远盯着马兰村的孩子们
在马兰小学音乐教室的黑板上,邓小岚亲手写的《奥林匹克颂》歌曲乐谱依稀可见。
今年1月3日,在北京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培训之前,邓小兰为孩子们欢呼。山上孩子们的声音就像天籁之音,最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真诚和友谊。我认为这种爱和积极的品质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3月18日,在邓小兰突然脑血栓形成的前一天,她还为孩子们上了一堂音乐课。让山上的孩子们唱奥林匹克颂是她为孩子们设定的新学期目标。
最后一次,她教我们唱冬奥会的歌,很好听。11岁的席庆茹哭了。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和邓小兰一起学音乐,学会弹吉他和小提琴。
在教室的另一端,几架新增的脚踏琴和小提琴静静地放在角落里,这些都是爱心人士从北京送来的。
马兰小学音乐老师苏文霞说:当我收到这些乐器时,邓先生非常高兴。
马兰花多生于荒地和山坡草原,花期长,根系发达。有人说邓小兰就像这种花。她的根在这里。她在这里撒上音乐的种子,把她的爱留在这里。
3月22日,邓小兰去世的消息传开了。那些因为冬奥会天籁之音而关注马兰村的人刚刚知道,这样一位非凡的邓奶奶站在这群特殊的孩子身后。
女儿刘明明用母亲的语气回应了社会各界的追忆:亲戚朋友们,一直关心我和马兰的人。看到马兰的孩子们在美丽的音乐中长大,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亲戚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也想和父母团聚……”
学生白振源说:我觉得她变成了一颗星,永远盯着我们马兰村的孩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
☉本站的源码不会像其它下载站一样植入大量的广告。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后坚持不打水印
☉本站只提供精品织梦源码,源码在于可用,不在多!!希望在这里找到你合适的。
☉本站提供的整站织梦程序,均带数据及演示地址。可以在任一源码详情页查看演示地址
☉本站所有资源(包括源码、模板、素材、特效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如有其他问题,请加网站客服QQ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