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安在滇池边救老房子?
昆明,新华社,4月5日电 题:为什么福安在滇池边救老房子?
新华社记者吉哲鹏、庞明广、王明玉
春天,一切都在生长。在滇池东南岸的昆明市晋宁区福安村,形成于明代的古村落也充满了活力——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以拯救老房子为起点,促进传统村庄的保护和农村振兴。
从昆明主城区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古朴宁静的福安村。从远处看,这是滇池边的一个普通村庄。田野里的温室里种着花和蔬菜,村民们建造的红砖建筑一个接一个。
走进村里,却有一个独特的洞——青石板路磨得很亮,路边一簇簇鲜花盛开。红砖建筑之间散落着一印老房子和传统夯土房屋。古树、古巷、古寺、古井都诉说着这个村庄的过去。
福安村党总支副书记赵云说:我们村于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全村有20多座完整的滇中一印传统民居。
早年,随着花卉和蔬菜种植业的繁荣,富裕村民搬出了老房子,建造了两三层的红砖建筑。由于宅基地紧张,一些人也有拆除和重建老房子的想法。一些老房子年久失修,被视为村庄发展的鸡肋。
2019年,福安村入选中国农业大学-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将古村落打造成花巷引客流入村,将村内闲置资产通过流转盘活打造成业态,实现城市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这是城市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含义。”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说。
一个传统村庄的保护行动开始了。在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福安村首先整治了村庄的面貌。古巷铺上青石板,重新规划村内沟渠,种植花草,美化环境。目前,全村600多户住宅污水管网覆盖率约80%,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只有振兴资产资源,才能增强造血功能。福安村先后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昆明古村六坊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与村民签订了5座古民居15年租赁协议。村集体出资保护和修复古民居,然后引入第三方运营,打造民宿、餐饮、手工艺品生产等业态。
村民姚其林家的老房子是福安村改造的第一座传统民居。这座建于清末的老房子是典型的一印传统民居。20多年前,姚其林家和另外两家搬走后,老房子空无一人,越来越破旧。2020年,老房子按照修旧的原则进行了修复,从家庭记忆变成了村庄的文化窗口,并设立了专家工作站。
一边是乡愁,一边是烟火气。姚其林还经营着一家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豆腐坊,过去一天顶多卖300公斤豆腐。福安村改造后,他家的豆腐直接供应给村里3家农家乐,不少游客还慕名上门购买,销量翻了一番。
为了营造统一的风格,福安村还由村集体出资,动员村民将自建房屋的外墙刷成与老房子相似的朱褐色。新房子和老房子散落在一起,农村文化的名片也擦得更亮。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络绎不绝,米花糖、土锅酒、刺绣等也成为特色礼品。
农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2020年7月,大学毕业生惠敏申请福安村新设立的农村CEO”,开启了自己和村庄的共同成长之旅。“读书的时候,我从未想过以这种方式建设家乡。”惠敏的家就在3公里外的晋宁区上蒜镇金砂村。
自2019年11月以来,晋宁区统筹各级农村振兴资金2000多万元。2021年10月,福安村还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治理示范村,呈现出文化旅游共生、农业旅游融合的良好局面。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建议实施救老房子,这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信心。破旧凌乱的老房子成了怀旧增收的宝贝,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约为1.78赵云说,现在有13个村民申请修理老房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
☉本站的源码不会像其它下载站一样植入大量的广告。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后坚持不打水印
☉本站只提供精品织梦源码,源码在于可用,不在多!!希望在这里找到你合适的。
☉本站提供的整站织梦程序,均带数据及演示地址。可以在任一源码详情页查看演示地址
☉本站所有资源(包括源码、模板、素材、特效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如有其他问题,请加网站客服QQ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