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雪域高原的文明年轮——跨越时空的中华文明汉藏民族交融史

相关案例演示

       4月5日,新华社拉萨题目:画雪域高原的文明年轮——跨越时空的中华文明汉藏民族交融史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边巴次仁、春拉

       当文成公主一行车从千里行驶到逻几城(今拉萨)时,吐蕃使臣们用旗帜排队,几个人双手紧握在胸前,欢迎公主。

       这是一幅描绘在布达拉宫白宫门庭内的壁画,绘制于清代。

       这幅壁画展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盛况,向世界展示了汉藏民族交流、交流、交融的历史场景。

       如今,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唤醒了埋在土壤中的历史;通过古代壁画,人们听到了历史的回声——在这片广阔的高原上,中华民族水乳交融的故事从古至今从未中断过。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贯穿雪域高原的历史发展。

       唤醒深埋在土壤中的交流史

       2017年,在阿里扎达县发现的桑达隆果墓地出土了大量珍贵遗物。碳14年显示,它从公元前366年到668年跨越了1000年。

       桑达隆果墓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北麓,海拔3700米。考古发掘遗物中,有7件(6件)金银饰面,与印度西北部马拉里墓地、尼泊尔北部桑宗墓地出土的金银饰面相同或相似。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出土的木俑,其形状特征与新疆吐鲁番墓地出土的木俑相同。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伟表示,当时,这里的人大规模聚集,经历了政治实体的萌芽、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新疆、尼泊尔北部、印度北部、西藏拉萨、山南腹地和中原汉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西藏考古事业,慢慢向世界展示了汉藏民族在高原上交流融合的壮丽画面。

       20世纪70年代末发掘的昌都卡若遗址首次向世界揭示了西藏史前人类发展过程与相邻地区的联系,并证实了卡若文化与黄河流域早期文化的密切联系。

       苏作为中国北方的作物,首次在卡若遗址被发现,证实了高原古人与中国北方至少四五千年前的交流。

       藏北尼阿底遗址于2016年正式发掘,是青藏高原腹地最早、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古代人类出现在高原上的时间再次被考古发现推进了数万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晓玲博士说:经过仔细的科学研究和分析,该遗址已有4万至3万年的历史。

       那么,从古代人类的出现到文明的进步,高原大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夏格旺堆说:就像大海是由无数的支流汇聚而成的。到目前为止,考古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雪域高原自古以来就不是‘孤岛’,这是一个开放的文化高地。跨地区、跨边界、跨文化的理念、传统、文明汇聚在这里,共同铸就了雪域高原五彩缤纷的文明之花。

       重现壁画上的交往史

       雅鲁藏布江两岸早春,万物复苏,绿意渐浓。

       桑耶寺位于雅江北岸,建于公元8世纪,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桑耶寺乌兹大厅代表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大厅有三层。底层采用藏式石材建筑结构和风格,中层采用汉砖木建筑结构和风格,上层采用印刷木建筑结构和风格。每层壁画和雕像也按三种风格绘制。64岁的桑耶寺和尚巴桑说。

       桑耶寺向世界展示了开放、交流、融合的高原文明历史。

       走近乌孜大厅内墙中间的廊壁,一幅92米长的西藏史画壁画,虽然风雨若隐若现,但仍能让人穿越时空,触摸历史。

       将重大历史事件集中在壁画中,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古人用它来记录历史,并希望它能继续下去。

       从藏族起源到松赞干布统一高原,欢迎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按时间顺序、以连环图形绘制的壁画,可谓是一半泥土、一半匠心,装点了佛堂,铭刻了历史。

       老僧巴桑向记者讲述了吐蕃王朝赞普赤德祖赞篇壁画中宴前认叔的故事。

       他说,一些历史书记载,金城公主在西藏一年,肚子里怀了一个孩子,宫殿嫉妒,假装怀孕了。公主生了一个孩子,宫殿实际上把它带走了。当儿子一岁时,藏王盛开了一年的盛宴。同一天,大臣们聚集在宫殿里,藏王把装满青稞酒的金杯交给了王子:第二个母亲生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儿子。虽然她的身体很小,但金杯里装满了青稞酒,但她把自己献给了你的叔叔,并决定谁是你的母亲。王子径向左边,向汉叔叔献上了金杯,公主非常高兴。

       建筑和壁画不仅承载着历史,也承载着古人的思想。

       在西藏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实:自公元7世纪以来,西藏文明在区域空间、种族和文化方面都强烈呈现出东方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直接构成了西藏自吐蕃时代以来与东部中原王朝(包括北方蒙古)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的原因。藏学家石硕在《西藏文明东方发展史》中说。

       夏鲁寺建于公元1087年,大厅底层为藏式传统寺庙建筑风格,二楼大厅顶部采用传统的休息山顶和飞檐角,上面覆盖着蓝色琉璃瓦瓦,屋顶采用琉璃砖烧飞女、狮虎花等图案,展现了元代的工艺风格。

       夏鲁寺管理协会第一任主任、高僧洛萨加措介绍,夏鲁是元朝皇帝封存的西藏13万户之一;夏鲁万户长扎巴坚称,他曾在元大都会见过皇帝元仁宗,并颁发了金书玉印和黄金2、白银500锭,修建元朝皇帝的帮助下,夏鲁寺成为汉藏等民族工匠合作的艺术结晶,是各民族交流、交流、融合和团结的典范。

       传承中华文明悠久的交融史

       90后和藏漂李斯楚,毕业于河北唐山,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位于八廓街。我是这里为数不多的汉族唐卡经理之一。除了卖传统的藏式唐卡,店里还包括我个人创作的。‘可移动的寺庙壁画’。李斯楚说。

       八廓街是拉萨古城的心脏和脉搏。八廓街的核心——大昭寺,至今供奉着文成公主12岁的释迦牟尼佛像。

       根据西藏寺庙壁画的原型,李斯楚将其局部绘制在特殊的墙上,并将其创作成可移动的寺庙壁画。商店里的作品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唐卡市场的繁荣不仅释放了画家的创作激情和空间,也促进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距离唐卡店近100米的地方,90后藏族姑娘妮珍的藏式潮服店门庭若市。

       传说喜马拉雅的雪人,身高7英尺,头发长,直立行走,成为尼珍实体店的藏装和太阳镜模特,也成为她的品牌logo,以及潮服的重要元素之一。

       短短几年,由于传统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时尚结合,以及传统藏文化意境和元素的大胆展示,妮珍推出的神兽、城市牧人、林卡等系列服饰吸引了许多年轻的铁粉。

       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古以来,文化就是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沉淀。在我看来,新时代的藏族文化是优秀藏族传统文化的延伸和新时代文明结合的创新。尼珍说。

       尼珍的团队包括藏族和汉族员工,他们在拉萨、上海、武汉、成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穿越雪山草。通过云办公,他们与多元文化交流的火花碰撞,开拓品牌市场。

       如今,走在古城拉萨,在布达拉宫的古石阶上,在大昭寺唐番会盟的石碑前,在现代高层建筑中,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信仰与世俗和谐融合。人们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的场景已经成为古城最美丽的文化景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


来源:网友投稿 关注: 时间:2022-04-05 21:21
首先声明,只要是我们的vip会员所有源码均可以免费下载,不做任何限制(了解更多)
☉本站的源码不会像其它下载站一样植入大量的广告。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后坚持不打水印
☉本站只提供精品织梦源码,源码在于可用,不在多!!希望在这里找到你合适的。
☉本站提供的整站织梦程序,均带数据及演示地址。可以在任一源码详情页查看演示地址
☉本站所有资源(包括源码、模板、素材、特效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如有其他问题,请加网站客服QQ进行交流。
相关织梦教程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