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对服务业就业具有单向乘数效应

相关案例演示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过去,制造业对服务业就业具有单向乘数效应。这一观点忽略了服务业就业对制造业就业的反向影响。在当前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果我们继续观察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两点框架下的就业问题,强调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单向作用必然难以形成稳定持久的就业创造。利用两类就业之间的双向互动,充分释放就业潜力。

       制造业就业与服务业就业的双向互促关系

       根据以往的理解,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制造业扩张引起的服务需求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根据这一逻辑,许多研究证实了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就业乘数效应。例如,研究表明,美国制造业部门每增加一个新工作岗位就可以推动服务业部门增加一个新工作岗位1.6个就业岗位,高技术制造业部门对应的就业乘数高达2.5,低技术制造部门为1。中国劳动力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配置方面的研究也表明,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服务需求的增加,进而对服务业产生了就业创造效应。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制造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就可以创造0.41~0.59服务业的就业机会。这一观点还认为,服务业的发展将促进更多的劳动力流向服务业,并与制造业竞争有限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服务业的增长和转型升级带来了更高的劳动力技能需求,相当数量的技能劳动力由于灵活自由的生活,优越稳定的办公环境和偏好进入服务业部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导致制造技能劳动力非自愿短缺,限制了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关于如何改善就业的讨论中,人们通常忽略了产业联动发展和部门就业双向反馈的重要事实,特别是服务业就业对制造业就业也有乘数效应。事实上,服务业的发展和增长也有利于制造业就业的增利于制造业就业的增加。目前,中国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驱动作用正在逐渐减少。与此同时,服务业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来推动制造业就业。

       一方面,根据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互动的最新研究,2002年以来制造业及其细分类别的综合就业系数逐渐下降,这与工业化过程中综合就业系数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致,表明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就业驱动作用越来越小。目前,我国制造业主要推动批发、零售、交通、仓储、房地产、建筑等低端服务业的就业,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科研、技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的就业驱动作用较小。此外,制造业对服务业就业的驱动作用主要来自中高端制造业部门,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就业挤出效应主要来自低端制造业部门。

       另一方面,从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就业驱动来看,由于低端制造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更加敏感,其对服务业的就业驱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生活和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单向作用;中高端或高新技术制造业就业与不同类型服务业就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奖励作用。我国城市制造业就业与服务业就业之间的互动乘数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制造业就业每增加1%,将带来服务业就业0.45约%的改善,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受益最大;每增加1%的服务业就业将带来制造业就业1.15%的改善。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业就业将主导制造业就业的乘数效应,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的不断增长。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研究还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和制造业就业具有显著的双向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乘数效应更大,对制造业就业的驱动作用更明显。

       充分发挥服务业的就业创造作用

       自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的新就业都来自服务业。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制造业和服务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就业创造模式。制造业采用减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和过程可以提高竞争力,但服务业依赖于难以被机器或设备所取代的劳动力。因此,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将进一步减少劳动力需求,服务业的增长更有可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此外,由于服务业劳动力的质量将直接转化为服务产出的质量,服务业的进步更有利于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作用,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向。

       首先,劳动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必然导致制造业就业的减少。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其他行业,这解释了1979年达到峰值后制造业就业人数逐渐减少的变化。随着制造业越来越倾向于资本密集型生产,制造业活动的增加不会转化为制造业就业的增长。美国国会2019年的研究表明,制造业的人均使用32.5固定资产为1万美元,因此即使是大量投资也可能只带来相对较少的制造业就业机会。韩国的研究还表明,2000年,韩国制造业的每增长1%将导致工作减少0.1同样的服务业增长会导致%,0.66%就业增长。换句话说,如果未来经济增长依赖于制造业,失业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必须发展服务业。

       第二,生产不再是制造业的主要内容。2017年,德国制造业33%以上的工人从事服务工作。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计算,2018年,美国32%的制造业工人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蓝领职业,如运输和材料搬运、维护和维修、清洁、食品服务和保护服务,占制造业就业的三分之二;在许多制造业中,技能要求高的工作所占比例很高。自动化减少了美国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业的总就业人数。约21%的人从事建筑和工程,13%的人从事计算机和数学,这需要很高的教育水平。

       第三,服务业在制造业工人转岗再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人跨部门工作转型对收入和职业发展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制造业企业、行业或部门失业并不意味着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失业。具有相同职位描述的职位将出现在服务业部门,大量从制造业消失的制造业工作将再次出现在服务业。到目前为止,这种在行业和部门之间没有重大摩擦和更换工作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被研究人员忽视。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直被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劳动力市场。研究表明,如果根据工人的职业来衡量,德国制造业就业的下降幅度要小得多,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制造业工人的替代就业选择。从1975年到2017年,德国制造业的制造业岗位减少了约160万个,同期服务业的制造业岗位增加了80多万个,制造业失去了约52%的新制造业工人可以抵消。德国制造业从事制造业的人数仅为服务业从事制造业的人数1.3倍,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工人在服务业找到了工作。1975年,德国服务业雇佣了26%的制造业工人。到2017年,这一份额已增加到42%,这一增长趋势仍在继续。长期观察显示,大规模裁员后,转向服务业但保留初始职业的工人经历了与留在制造业的工人类似的就业轨迹,这表明特定职业的人力资本对工人的影响比特定行业更重要。

       第四,制造业对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据统计,2018年,美国约有100万装配工在制造业工作,仅占制造业工作的8%左右,曾经是美国制造业的核心。制造业不断变化的职业组合也反映了不断变化的教育要求。2000年,美国制造业53%的工人没有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2018年,这一比例下降了11个百分点,尽管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在总劳动力中的比例只增加了9个百分点。尽管从2000年到2018年,美国制造业一线工人的工作量大幅下降,但拥有研究生学位的制造业工人数量增加了约35.7万人。

       综上所述,需要重新审视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单向就业驱动力,制造业的就业乘数可能无法反映真实的就业情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促进制造业服务有利于改善就业状况。未来,应加强政策指导,更好地发挥服务业的就业创造作用,促进制造业向服务转型升级。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


来源:网友投稿 关注: 时间:2022-04-05 21:21
首先声明,只要是我们的vip会员所有源码均可以免费下载,不做任何限制(了解更多)
☉本站的源码不会像其它下载站一样植入大量的广告。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后坚持不打水印
☉本站只提供精品织梦源码,源码在于可用,不在多!!希望在这里找到你合适的。
☉本站提供的整站织梦程序,均带数据及演示地址。可以在任一源码详情页查看演示地址
☉本站所有资源(包括源码、模板、素材、特效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如有其他问题,请加网站客服QQ进行交流。
相关织梦教程
QQ在线咨询